10 月 24 日,第五届哈尔滨 CCF CED(中国计算机学会工程师文化日)现场,一场聚焦“工程师未来”的分享引发共鸣。七牛云基础平台技术负责人、1024 实训营联合负责人姬长军,以《聊聊 AI 时代下的工程师发展观》为题,结合权威数据、方法论与七牛云实战案例,回答了两个核心问题:AI 冲击下工程师如何不被替代?企业如何借 AI 实现效率倍增?他的演讲为工程师与技术管理者提供了一条清晰的破局路径。

一、AI 重构就业:数据揭示的焦虑与趋势

姬长军开篇抛出哈佛大学关键研究数据——覆盖美国 6200 万劳动者、28.5 万家企业 2015-2025 年动态,结论直指核心:初级岗位缩水,高级岗位坚挺。  

深度拥抱 AI 的企业中,其初级工程师招聘需求大幅萎缩,有的企业甚至降幅达 22%;受冲击最大的是批发与零售业,非互联网行业;“中等偏上学校毕业生”最受影响,顶尖名校与普通院校毕业生反而更安全。 

面对这滔滔大势,工程师该如何破局呢?

二、破局核心:工程师的关键能力不是“写代码”

姬长军指出,写代码从来不是专业工程师最关键的能力。他引用许式伟提出的“四象限模型”(商业、心性、工程、设计),强调真正的竞争力在于“解决实际业务问题、创造社会价值”。

而从软件工程的角度看,开发者的核心价值正迅速从“编码实现”向“决策与创造”跃迁。当 AI 接管了大量重复性的代码生成工作时,我们更应着力培养自身的产品设计、系统架构与领域建模能力。这些高阶能力在 AI 的辅助下,非但不会贬值,反而能通过快速原型验证、技术方案模拟和设计模式借鉴,得到前所未有的强化与加速,使我们能专注于更具决定性的创新环节。

三、七牛云实战:从成长到提效的落地路径

姬长军还分享了七牛云的两大实践案例:

1. 1024 实训营:缩短“校园到企业”距离

七牛云通过 1024 实训营,让学生在真实开源项目中理解工程全流程——从 XGo 语言的包管理工具,到智能运维领域的 SRE Agent。同时邀请邹欣、毕玄、汪源、苏杰等行业专家,帮助学员建立产品与架构思维,实现从“会写代码”到“懂做工程”的跃迁。

2. xgopilot:实现“效率倍增”的 AI 工具

七牛云自研的 AI Coding Agent “xgopilot”,打通“任务到 PR”全流程:  

四、结语:成为用好 AI 的“超级工程师”

“不用恐惧 AI,要多用、多思、多想。”在姬长军看来,AI 是工程师的放大器,而非替代者。只有主动学习、勇于实验、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才能成长为懂产品、会架构、能落地的“超级个体”

从数据焦虑到能力转型,再到实战落地,这场演讲不仅解答了工程师的时代困惑,也展现了七牛云“以工程师为核心、以效率为信仰”的技术初心。未来,七牛云将持续推动 AI 工程化落地,携手更多开发者探索效率倍增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