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amming is changing so fast。

正如大多人感知的那样,编程世界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从 GitHub Copilot 到 Cursor,再到 Bolt、V0、Replit,这些 AI 驱动的开发工具正在重塑我们的编程方式。过去需要手动编写每一行代码,现在 AI 可以帮我们快速生成;过去需要反复调试和优化,现在 AI 可以实时提供建议;过去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学习各种框架、语言,现在 AI 可以帮我们快速理解和应用。

这些工具的出现,确实让编程变得前所未有的高效和便捷。这时候,可能有同学会担心:既然 AI 已经能写代码了,那程序员是不是就要失业了?

这个问题其实是极端的,对个体来讲意义并不大。在我看来,与其纠结于 AI 是否会取代程序员,不如思考如何利用 AI 来增强我们工程师个体的核心竞争力,这才是更重要的。

工具在变,编程的本质却始终未变。

无论是使用传统的编辑器还是最新的 AI 工具,我们仍然需要理解问题、设计解决方案、规划系统架构。AI 工具更像是我们的得力助手,而不是替代者。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专注于创造性的工作,而不是重复性的劳动。

我的个人实际使用体验,也是如此。我发现,尤其在复杂项目中,直接交给 AI 是不行的。我们需要把控好整体方向,协调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还需要不断审核和优化 AI 的输出,补充业务逻辑和边界情况,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 AI,提高效率。这种工作方式,让工程师更像是一个"指挥家"角色,需要统筹全局、协调各方,确保整个系统的和谐运转。在技术快速迭代的今天,工程师的核心竞争力不仅没有减弱,反而变得更加重要。

编程思想、架构思维、工程思维、问题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这些核心能力不会因为工具的变化而贬值,反而会随着 AI 的发展而愈发重要。

而这也是我们 1024 实训营想要着重传递的能力。

在前三期的实训营中,我相信很多同学都已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每期实训伊始,我们都会投入大量时间带领同学们进行产品需求调研和设计。这时候,我们不是简单地告诉同学要做什么,而是引导他们自主思考,明确取舍,自主做决策,规划 milestone。在需求确定后,我们还会要求同学们进行架构设计和详细设计,然后导师会就此给出详尽的建议。

虽然一开始有同学会对这些"写代码之外"的工作感到困惑,但随着项目的推进,他们会逐渐意识到这些能力的重要性。正如一位学员在结营时分享的那样:"以前只关注代码本身,现在才明白系统思维和架构能力的价值。" 这些反馈让我们更加确信,培养工程师的核心竞争力,远不止于教会他们写代码。

1024 实训营,携手成长,成就优秀工程师,我们在路上。

期待你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