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浪潮中,网络直播平台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数据量的急剧增加和数据违规现象的多样化、常态化。数据合规与安全治理不仅关乎用户个人权益,也是平台长期健康发展的严峻挑战。企业直播平台,尤其是涉及敏感信息和私有化部署的B端服务,必须建立健全的合规和安全体系。

我国网络直播平台数据合规的法律框架

当前数据合规的主要法律依据包括《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

1. 《网络安全法》: 要求网络运营者遵守法律法规,保障网络安全,并承担保护用户个人信息的责任,不得违规收集或泄露个人信息。

2. 《数据安全法》: 规定数据处理者应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收集和处理数据必须遵守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

3. 《个人信息保护法》: 详述了处理个人信息的要求(特别是敏感个人信息需获得明确同意),赋予了个人对其信息的知情权、查阅权、复制权及删除权,并规定了个人信息处理者的义务。

尽管上述法律提供了基本框架,但其对网络直播平台的特殊性考虑不足,导致具体执行时存在模糊空间,例如对于直播平台的管理义务和审核标准缺乏具体指引。此外,在商业数据、委托数据保护、数据合规义务及标准等方面仍存在立法空白。

网络直播平台数据合规的内部治理挑战

平台在数据合规的内部治理上面临多重难题:

1. 合规意识薄弱与体系不健全: 许多平台管理层对数据合规的意识薄弱,且内部缺乏专职的数据合规委员会,导致合规职能分散和监管不到位。

2. 技术和人才配备不足: 《个人信息保护法》要求重大个人信息处理者设立独立机构进行外部监督并建立健全合规体系,但这与网络直播平台作为商业实体的逐利性相冲突,导致平台在合规投入上动力不足。大多数中小型平台在合规技术和人才配备上表现严重不足。

3. 应急处理机制缺失: 平台往往缺乏完善的惩处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当数据违规事件发生时,难以准确追责到个人,且缺乏及时有效的补救措施。

技术赋能:优化平台内部数据安全管理体系

为应对多样化、常态化的数据违规现象,平台亟需利用新兴技术优化内部数据安全管理体系。

1.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 区块链技术的核心在于利用技术实现对于监管数据的触达、辨别和获取。其底层逻辑是通过密码学原理、数据存储结构和识别机制保障**“自动化”与“透明度”,建立程序化的智能合约来布局数据合规体系。区块链合规体系通过嵌入合规算法,能够实现自动化高效决策**:一旦发现符合预设表现形式的违规数据,就会触发系列追踪、拦截等机械流程,构建安全防线。这弥补了纯人工化审查的不完备性和不确定性,能够较大可能地全覆盖数据违规行为。最终目标是建立“预警–应急处理–事后救济”全过程覆盖的系统。

2. 增强平台合规意识: 除了技术工具,平台应加强合规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提升合规技能,开展合规流程演练,形成企业合规文化。通过定期开展合规培训、制定内部监管制度以及与专业机构合作,普及数据合规知识,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数据违规难题。

通过强化行政监管,并利用先进技术优化平台内部管理,才能在法律法规、行政监管和内部管理三个层面形成合力,有效提升数据合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