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vLLM到icepop:一文读懂大模型推理优化的技术全景图
无论 AI 大模型的参数量达到多么惊人的万亿级别,其最终能否在产业界广泛落地,关键取决于一个核心环节 —— 推理(Inference)。推理,即模型在完成训练后,实际对外提供服务的应用过程。其效率和成本,直接决定了 AI 应用的商业可行性。
2025 年,我们见证了美团、蚂蚁等巨头相继开源其高效推理模型,其背后是一系列推理优化技术的飞速演进。本文将系统性地梳理从 2022 年至今,大模型推理优化的技术全景图,帮助开发者理解这场 “降本增效” 技术竞赛的核心脉络。
存储优化的基石(2022-2024)
大模型推理面临的最大瓶颈之一,是其对 GPU 显存的巨大消耗,特别是用于存储上下文信息的 KV Cache。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系列存储优化技术应运而生。
2022 年,FlashAttention 的出现是一个里程碑。它通过一种 I/O 感知的精确注意力算法,避免了在显存中存储完整的注意力矩阵,从计算层面大幅降低了显存占用和访问开销。
2023 年,vLLM 项目提出的 PagedAttention 技术,则从显存管理层面带来了革命。它借鉴操作系统的分页虚拟内存机制,允许 KV Cache 以非连续的方式存储在显存中,极大地减少了内存碎片,提升了显存的利用率和并发处理能力。
与此同时,ZeRO-Inference 等异构存储技术,探索了将模型权重等不常用数据从昂贵的 GPU 显存,“卸载” 到 CPU 内存或 SSD 中,在需要时再流式传输回 GPU。这些技术共同为在有限的硬件资源上运行越来越大的模型,奠定了基础。
MoE 架构的效率革命(2024-2025)
如果说存储优化是在 “节流”,那么混合专家(MoE)架构的兴起,则是在 “开源” 的同时实现了更极致的 “节流”。MoE 从根本上改变了推理的计算范式。
其核心思想是将一个巨大的模型,拆分为众多各有所长的 “专家” 网络。在处理一个任务时,系统只会激活少数几个最相关的 “专家”,而其他大部分参数则保持 “沉默”。
2025 年 9 月开源的美团 LongCat-Flash-Thinking,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总参数量高达 5600 亿,但通过 “零计算专家” 等设计,平均激活参数仅为 270 亿。同样,蚂蚁 Ring-flash-2.0 以 1000 亿的总参数,实现了仅 61 亿的激活参数。这种设计,使得模型能够在保持极大规模知识储备的同时,实现极低的单次推理成本和极高的速度。
强化学习训练的最新突破(2025 年 9 月)
推理优化的前沿,已不再满足于对静态模型的加速,而是开始攻克更复杂的动态学习模型的优化难题。强化学习(RL)是让 AI 具备持续学习和决策能力的关键,但将其与 MoE 架构结合,一直面临着训练不稳定的世界级难题。
蚂蚁 Ring-flash-2.0 搭载的独创 icepop 算法,为此带来了突破。它通过一种巧妙的梯度控制机制,成功解决了 MoE 模型在长思维链 RL 训练中容易出现的 “奖励崩溃” 问题。这是推理优化技术从 “加速一个固定的模型”,向 “加速一个能持续学习和进化的模型” 演进的关键一步。
开发者如何拥抱技术红利
面对如此复杂的技术演进,大多数开发者无需深入研究每一项算法的底层实现。更高效的方式,是利用成熟的云端 AI 能力平台,这些平台通常已经将最先进的优化技术封装在其服务中。
例如,在七牛云 AI 大模型推理服务平台,开发者可以直接调用像 GPT OSS 120b(采用了 MoE 架构和先进的量化技术)、Doubao-Seed 1.6 Flash(TPOT 低至 10ms)等一系列经过深度优化的高效推理模型。通过一个统一的 API 接口,开发者即可享受到这些前沿技术带来的极致性能和成本效益,而无需关心其背后复杂的实现细节。
从 FlashAttention 的算子优化,到 vLLM 的显存管理革新,再到 MoE 架构的范式转变,以及 icepop 算法对 RL 训练的突破,大模型推理优化技术正朝着 “更省、更快、更智能” 的方向飞速发展。理解这一技术全景图,将帮助每一位开发者和架构师,在 AI 应用的浪潮中,做出更明智、更具前瞻性的技术选型。